【人文护理】手术室里的“温暖守护”
“太感谢你们了,现在一点都不疼,感觉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生活了!”术后清醒的李先生,一边活动着未受伤的手臂,一边向查房的骨科主任连连道谢。这份轻松与期待的背后,是一场从术前到术后、兼顾治疗与人文关怀的细致守护。
20岁的李先生,意外摔伤导致的锁骨骨折不仅让他承受着身体的疼痛,更让他陷入对未来的焦虑——担心术后恢复不佳影响日常活动,害怕手术过程中的未知与不适。当他被推入术前准备室时,紧绷的神情被医护团队看在眼里。为了驱散他的紧张,护士提前将室内温度调节至24℃的舒适区间,又为手术床开启加温毯,当李先生躺上床时,温热的触感瞬间缓解了他因紧张而起的寒意,也悄悄卸下了他心里的防备。
进入手术室后,麻醉老师并没有急于操作,而是先蹲在他身边轻声交流:“别担心,我们会用多种方法帮你控制疼痛,术中你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,安心睡一觉,醒来手术就结束了。”随后,麻醉团队采用多模式镇痛策略,将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与技术结合,既确保了麻醉效果,又最大程度降低了术后疼痛风险。整个手术过程中,李先生始终处于平稳无痛的状态,术前的恐惧早已被安心取代。
当骨科主任带领团队精准完成锁骨骨折复位与内固定手术,李先生从麻醉中清醒时,首先感受到的不是剧痛,而是身体的轻松。他下意识地感受着受伤部位,确认无明显痛感后,脸上露出了入院以来的第一个笑容。在后续的术后观察中,他状态持续良好,不仅主动向医护人员询问康复训练计划,还时常和同病房的病友分享自己的经历:“本来以为手术会很可怕,没想到从进手术室到现在,每一步都很舒服,医生技术也好,我现在特别期待康复后去打球、跑步!”
这场看似常规的骨折手术,因医护团队对“细节温度”的把控而变得不同。从术前调节室温、开启加温毯的贴心准备,到麻醉时的耐心安抚与多模式镇痛,再到术后对患者情绪的关注,每一个环节都在传递着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的理念。对20岁的李先生而言,医护人员修复的不仅是断裂的锁骨,更是他对未来生活的信心,让他在病痛过后,依然能带着期待奔赴青春。(作者:于睿思)
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378号
地址:聊城市建设东路45号 邮编:252000 急救电话:7076120 健康咨询、预约挂号:7076222 体检中心:7076333
监督投诉电话:7076122 医院办公室电话:7076105